我院党委书记赵万峰为师生讲授题为“陕西地望及陕西对中华文化体系的历史贡献”的形势与政策课

时间:2024-12-23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在文化冲击中找准新时代历史方位,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延续文化基因,10月30日晚,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特聘教师、信息学院党委书记赵万峰为我院学生讲授题为“陕西地望及陕西对中华文化体系的历史贡献”的形势与政策课,2024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合办)全体学生及辅导员蒋晨阳参与此次学习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确立历史思维、养成历史思维的习惯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而赵万峰老师本次形势与政策课正是从党的二十大中关于文化的论述讲起,讲解了陕西历史及地望、文化与中华文化体系、陕西历史对中华文化体系的贡献等内容。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陕西历史,汲取历史智慧,深切感受陕西历史文化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努力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赵万峰老师清晰生动地为师生们讲解了陕西历史文化与地望、中华文化体系的渊源和内涵、陕西历史对中华文化体系的贡献等内容。从“天府之国”一词引入“文化”,梳理了中国文化体系。在第二部分介绍陕西历史文化体系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包含了炎黄文化的凝聚精神、后稷文化、西周青铜文化、秦文化的对称之美等等。这些文化精神共同构成了陕西历史发展的重要文脉,陕西地域文化因此独具特色绵延不绝。最后用三句话总结了陕西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需要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需要陕西文化;历史无法抹去,陕西历史文化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体系的魂魄与血肉;陕西历史文化现在和将来也会影响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这是自信。

   本次形势与政策课,赵万峰老师用了大量的图片史料和历史文献,把抽象的历史具体化,让同学们充分感受文化自信的魅力,系统地研究陕西历史和文化,秉承着“公诚勤朴”的校训,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710127

版权所有:西北大学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10980号        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