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和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CCF走进高校”活动在西北大学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CCF信息系统专委主任、清华大学邢春晓研究员,CCF信息系统专委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金澈清教授,CCF信息系统专委副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赵翔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彭佳杰教授进行了主题报告。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彭进业院长、陈晓江副院长、孟宪佳教授、学院师生共计1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报告由CCF信息系统专委秘书长、天津大学王鑫教授主持。
会议开始,彭进业院长代表学院对信息系统专委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和CCF走进高校活动的历史渊源与深远意义。

邢春晓教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能信息系统及产业”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讲述了清华大学依托信息国家研究中心,以“一个核心、两个融合”为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跨度学科的交叉融合、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强调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引领成果发展,讨论了AI在内容生成、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以及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例如自动代码和图像理解。最后,邢教授预测了6G技术和智能信息系统的演进,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并提出了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如感知、计算、重构、协同和交互。

彭佳杰教授以“CellAgent基于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单细胞测序数据自动分析”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CellAgent通过LLM智能体将单细胞数据分析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代表了AI for Science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其核心价值在于“让技术服务于科学发现”,为单细胞研究提供高效、易用的新范式。未来随着LLM性能提升和领域知识增强,此类工具有望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大的帮助。

金澈清教授以“链片混合区块链体系结构”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阐述了从可信任环境到不可信任环境数据库的变化,表明了并非所有的故障都是简单的崩溃故障,有可能涉及恶意和不值得信任的行为这一机理。为解决传统区块链系统的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赵翔教授以“从大语言模型到世界模型:概念与途径”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探讨了从大语言模型到世界模型的演进过程,强调语言在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中的核心作用,并提出了多模态模型的发展方向。

王鑫教授在讨论交流环节与师生进行互动,四位专家对学生提出的针对性问题进行了专业视角的解答,并就人工智能赋能信息系统领域的热点进行了展望,整个活动学术氛围浓郁,交流热烈。
本次活动通过与专家学者的直接对话,为师生带来了创新思维视角,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为学生们的学术研究与职业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些领域的浓厚兴趣。